贵州“民族团结食堂”:乡村新气象 团结新图景
来源:中国民族报 杜再江 发布日期:2024-03-1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春节前后,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玉屏街道兴旺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韦忠达明显感觉到,社区的酒席比往年少了许多,但老百姓却更开心了:“只操办红白喜事,酒席天数、菜品、桌数、礼金等也作了具体规定,吃酒人和办酒人都节省了不少开支。”

  “这一切的改变,都归功于‘民族团结食堂’的建设。”谈起社区刮起的这股文明新风,韦忠达竖起大拇指。

  “民族团结食堂”是贵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的重要实践之一,也是贵州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的重要载体。

  “‘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减轻了群众负担,树立了文明新风,实现了利益联结,巩固了民族团结。”贵州省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泉松说,它的建设,“团”出乡村振兴新气象,“结”出民族团结进步新图景。

  滥办酒席盲目攀比,规范建设迫在眉睫

 

  “民族团结食堂”外景。

  贵州为什么要在各地试点建设“民族团结食堂”?

  “以前,一些地方滥办酒席、盲目攀比以及高价礼金等问题比较突出,增加了群众负担,饱受诟病。”王泉松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贵州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新风作出部署、提出要求。

  为倡导节俭节约、文明卫生的新风尚,贵州省民宗委从2022年起在全省启动实施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将建设“民族团结食堂”作为重要载体来抓。

  “我们在总结各地试点工作时发现,各地在推进移风易俗、规范红白喜事方面作出很多有益探索,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王泉松说,一是酒席办理的场所建设缺乏项目支撑,基层推进乏力;二是红白喜事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三是场所服务功能较为单一,带动发展的作用发挥有限;四是没有充分结合地方实际,覆盖面不广。“建设统一规范的‘民族团结食堂’迫在眉睫。”

  以“五个一”为标准,探索建设新路径

 

  各族群众在“民族团结食堂”共享美食。

  贵州省谋划在特色村寨、易地搬迁社区建设“民族团结食堂”,不仅作为承办酒席的规范场所,还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室、村民文化活动室,发挥其阵地功能,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民族团结食堂”作为集体资产,还可以提供特色餐饮、游客接待、市民服务、会议团建等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作为一项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工作,“民族团结食堂”的建设关键在于标准。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贵州省民宗委出台了《关于开展“民族团结食堂”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五个一”措施,即“建好一个‘民族团结食堂’、完善一个村规民约、出台一套管理制度、悬挂一块‘民族团结食堂’牌子、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路子”,为各地建设“民族团结食堂”提供标准、路径和举措。

  按照分批推进、因地制宜原则,2022年贵州省民宗委安排120万元资金,补助12个特色村寨和易地搬迁社区开展“民族团结食堂”建设试点(台江县9个、天柱县3个),取得明显成效。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2023年贵州省下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646万元,补助全省9个市(州)建设“民族团结食堂”。

  2023年,贵州召开全省“民族团结食堂”工作推进会,对继续做好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贵州省民宗委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贵州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民族团结食堂”126个。

  树立了文明新风,巩固了民族团结

  经过积极探索,贵州“民族团结食堂”建设初见成效。

  ——减轻了群众负担。通过“民族团结食堂”制定了规范操办酒席的村民公约,把群众从“吃不完的酒席、送不完的礼钱”中解放了出来,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和压力。

  “我们举双手赞成。”黔东南州台江县萃文街道方黎湾社区群众张先武说,过去的大操大办,更多碍于人情和面子,现在有了这些规定,大家都没有意见了。

  ——树立了文明新风。各地“民族团结食堂”均配备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民族团结进步、移风易俗宣传专栏。在条件具备的村寨(社区),成立歌舞文艺志愿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移风易俗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中华文化展示等,都成为‘民族团结食堂’的‘标配’。”黔东南州民宗委党组成员王晓霞说,“民族团结食堂”在运行中形成了“把饭堂变讲堂、把饭桌变书桌、把餐厅变文艺厅”的新风尚。

  ——实现了利益联结。各地“民族团结食堂”采取多种形式,提供有偿社会服务,让村集体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在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成立了村集体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聘请1名职业经理人负责市场运营,2023年4月份开始经营,当年底村集体资金进账16万元。

  ——巩固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食堂”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台。

  “在‘民族团结食堂’吃‘同心饭’,让我感觉回到了村里以前过节的场景,邻里之间相互帮忙,其乐融融。”易地搬迁社区岑巩县思旸镇温泉社区居民李崇和说,吃“同心饭”拉近了群众之间的距离,大家比以前更团结了。

  “下一步,激发群众共建合力是关键。”王泉松说,贵州省民宗委将重点指导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建立完善乡规民约,组建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齐心共建的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贵州将进一步做好建设规划布局,重点在旅游村寨、易地搬迁社区、老旧小区以及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村落,利用闲置房屋、村室校舍等场所推广建设,打造“一地一特”的“民族团结食堂”。

  “我们将朝着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优供给方向推动这项工作,真正把‘民族团结食堂’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打造成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文化的‘大阵地’。”王泉松说。

  (本文图片均由王泉松提供)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在冬奥会上展现我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