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造学社与蓟州独乐寺的不解之缘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玉奚娟 发布日期:2024-04-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是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5周年,也是独乐寺重建1040周年。日前,在天津蓟州独乐寺入口处的“蓟州建筑学社”展馆内,一场名为“营造学社之道:蓟州独乐寺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展”的展览对外开放,展出与独乐寺相关的唐辽时期文物20余件套,与中国营造学社相关的手稿、文献等100余件套以及学社成员实地考察照片、修缮工程纪实影像等。展览旨在回顾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建筑界和文物保护界的影响,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时向公众展示独乐寺的建筑艺术与技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独乐寺的魅力和价值,唤起公众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营造学社先贤的研究成果

 

  1919年,建筑史学家朱启钤在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宋代抄本《营造法式》,他在感叹中国传统营造技艺精湛的同时,对营造技艺的传承缺失深感遗憾。为此,朱启钤决定先行复制《营造法式》数套,并修订重刊以传天下。

  1925年,朱启钤创立“营造学会”,1929年更名为“中国营造学社”。在他看来,建筑的研究必须通晓中国的全部文化,除了建筑之外,与之相关的彩绘、雕塑、染织、髹漆、铸冶、抟埴,一切考工之事,都是学社的研究对象。

  学社的田野调查工作从1932年开展至1937年。这5年间,学社成员走进全国上百个县市,寻访近千处古代建筑,以现代科学方法对其进行测绘记录与研究。学社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等出版物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此次展览的板块之一“中国营造学社成立95周年成果汇总展”,以朱启钤的一副对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作为开篇,用文字、图片和实物,系统介绍1929—1946年间中国营造学社先贤们的研究成果,以及“营造学社之道”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拓展和延伸,向公众展示学社成员如何以专业的视角和方法发现、记录和传承古建文化与技艺。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看到《营造法式》(宋)、《清式营造则例图版》等珍贵的古籍文献,学社的绘图工具等实物资料,以及学社成员梁思成、陈明达、宿白、罗哲文等人的建筑测绘图、历史照片、研究论文等。这些资料不仅展示了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成果,其本身也都极具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丰富了展览形式,引领参观者穿越时空、触摸历史。

展览展示的文献——中国营造学社印行的《营造算例》。

展览现场。

展览复刻的独乐寺观音阁壁画。

 

梁思成考察独乐寺

  1932年4月,学社开始了在北平之外的第一次野外调查。梁思成首次考察独乐寺,并于当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发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一文。文中总结,“寺之建筑物,以观音阁为主,山门次之,皆辽代原构,为本次研究主物。后部殿宇,虽属明构,与清式只略异,东西两院,则纯属极规矩之清式,无特别可注意之点也”。文章附测绘插图69幅,实物与文献相结合,归纳了这次研究的经历、方法与成果。自此,独乐寺被学界所关注,中国营造学社也与独乐寺结下不解之缘。

  独乐寺,又称大佛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旧称蓟县)。蓟县北倚盘山,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军事要地,汉代属渔阳郡,唐为蓟州。独乐寺始建于隋,根据清代《日下旧闻考》引用《盘山志》记载,如今留存的独乐寺主体建筑是辽统和二年(984年)重建。明代万历二十五年(1595年),进士王于陛督饷蓟州时,独乐寺曾有过一次大规模修缮。整座寺庙大体分为左、右、中三部分,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中部是寺庙最重要也是最古老的建筑,依次为山门、观音阁、韦陀亭和东西配殿,其中山门及观音阁仍为辽代统和二年的原构。

  独乐寺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我国保存在建筑屋顶上年代最早的鸱尾,以及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等,被梁思成称为“无上之国宝”。独乐寺的建筑风格,上承晚唐遗风,下启宋式营造,融合辽代文化特点。同时,将建筑、塑像和壁画三大艺术荟萃一堂,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营造学社所绘独乐寺观音阁断面图。

独乐寺匾额。

1932年,梁思成在独乐寺观音阁前。

  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梁思成从独乐寺的扶壁栱上浅刻的栱形出发,比照唐(敦煌壁画)、宋(登封初祖庵)以及明清时期的相关古寺、古塔,最后到同是辽代遗物的大同华严寺,最终提出辽式建筑特征之问,并遍及之后历代之论述。

  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此次展览策展人丁垚看来,“梁思成考察独乐寺不仅仅只是勾画辽式建筑特征,分明在找寻一部‘中国建筑史’。他在‘独乐寺考’中最大的发明,乃是将斗栱与柱式相提并论。此前,他就发表过‘斗栱发达史,就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史’的论断”。

  丁垚认为,梁思成的考察是以源于西方的建筑学方法,配以优美的图纸、古雅的汉语文风,利用我国历代传世建筑专书的术语,勾勒出独乐寺古老、庄严、稳固、雄伟之建筑形象,这正是梁思成当时建筑史写作的旨归。因此,《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成为研究中国建筑的学术典范、中国建筑学术史上的里程碑。

 

文物保护与当今时代的深刻链接

  此次展览的中心部分为“独乐寺相关史料展”。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石刻,包括独乐寺唐大和经幢、独乐寺辽残经幢(千眼观自在经幢)、寂照禅大师碑等珍贵文物,诉说着独乐寺的沧桑历史。

  观音阁为独乐寺主体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观音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通高23米,三层,歇山顶。观音阁设计匠心独具,全部结构围绕中间的巨型观音像建造,28根立柱形成内外两圈,有序排列,用梁枋、斗栱结成一个整体,赋予建筑巨大的抗震能力。斗栱由于位置、功能的不同,式样多达24种,使建筑更显气宇轩昂、宏伟壮观。观音阁现保存历代匾额三块,包括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书“观音之阁”,清乾隆皇帝所书“普门香界”,清咸丰皇帝所书“具足圆成”。

  阁内中央须弥台上矗立着三尊辽代塑像,主像因冠顶置十个小佛头,加上本面,称十一面观音,高约16米。两侧胁侍菩萨像高3.2米,身着护甲,站姿动感优美,造型生动活泼。三尊塑像皆承袭唐代风格,又具辽代特征,堪称辽代泥塑巅峰之作。泥塑站像背后是倒坐观音,为明代塑像,面北半跏趺坐,其背后悬塑五彩须弥山。

  梁思成在首次考察独乐寺后,一直十分关注观音阁的保护情况。1966年,他曾再次来到独乐寺,提议尽快在观音阁安装避雷针,在观音像上设铁丝网实施保护等。

独乐寺山门前的辽代金刚力士塑像。

  展厅中央区域展示的独乐寺观音阁垂脊兽、观音阁维护时替换下的木构件,独乐寺重建1000周年时专家学者研讨留存的相关手稿等,都是20世纪90年代观音阁大修时的历史见证,是后人沿着先贤步履继续进行保护工作的成果展示。

  本次展览还复刻了独乐寺山门及观音阁的建筑模型,复刻和喷绘观音阁底层的巨幅壁画,将独乐寺山门的辽代塑像哼哈二将的高清图片予以展示。这些都是利用现代科技和方法进行文物保护和宣传的新思路、新手段,体现出文物保护与当今时代的深刻链接。

  据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到9月底,其间将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一系列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为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和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平台;还将组织开展文化研学旅游活动,研发文化创意产品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保护与发展。

(本文图片由蓟州建筑学社提供)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