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前的郁达夫铜像。李治钢摄
今年10月,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在浙江杭州揭晓。12月7日,颁奖典礼将在郁达夫故乡杭州富阳举行。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如锦,来往春江有钓船。”这是80多年前郁达夫在他的《自述诗》中对故乡杭州富阳的描绘。位于富春江畔的郁达夫故居,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每当路过郁达夫公园,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故居,去探寻这位“以笔代戈的爱国抗日勇士”的人生之路。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的一户知识分子家庭,他7岁入私塾,9岁便能赋诗。1913年9月随长兄郁华留学日本。1922年回国后,除了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任教外,主要从事文学活动,曾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创立进步文学团体“创造社”,并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1930年与夏衍等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又与鲁迅等发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
郁达夫的文字真挚而烂漫,在当时文坛独树一帜,辨识度极高。1921年,郁达夫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问世,一时“洛阳纸贵”。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有人专程赶赴上海买书,有人定制书中主人公的服饰进行角色扮演。笔触细腻、情感纯净的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对风雨飘摇的国事感忧不已的散文《故都的秋》,表达对美与理想追求的小说《迟桂花》等,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郁郁乎文哉”,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父亲,据此诗句给郁达夫取名“郁文”,而郁达夫则用一生注释和呼应了这个“文”字。郁达夫不仅以“文”扬名,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始终不变。“中国呀中国,你快快强大起来吧!”“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郁达夫在作品中发出深沉的悲号,现实中,他以笔作枪,书写战斗檄文,怀着一腔热血之志以身殉国。郁达夫不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作家,而且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反法西斯文化战士,他一生辗转多重身份,知名作家、战地记者、流亡华侨、报馆编辑、宪兵府卧底……熔炼出“抗日先烈”的铮铮铁骨。
郁达夫故居,是一幢带围墙院落的三开间两层楼房,砖木结构,坐北朝南,白墙黛瓦。推开门楣上钉有“达夫弄一号”门牌的大门,走进庭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花木扶疏、洁净雅致的小花园。这栋房子,不仅陪伴郁达夫走过了童年、少年时期,给了他最初的庇护,也见证了他与妻子孙荃订婚、结婚的过程。郁达夫殉难后,孙荃就在这里含辛茹苦地将三个子女抚养成人,直到1978年去世。
故居一楼门厅上方,悬挂着当代著名美术史家、文化名人黄苗子题写的匾额——“郁达夫故居”,五个大字刚劲有力。正厅宽敞明亮,桌椅摆放齐整,堂前墙上挂着郁达夫画像。画像两侧,是郁达夫亲题的对联: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左边墙上,则挂着一幅鲁迅赠予郁达夫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题词。然而,作为“识风浪的文化人”,在家国遭难之际,郁达夫并没有“躲进小楼”,而是走出书斋,以文人的特有方式,以笔代戈,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救国行动之中。在上海、武汉、福州,有他宣传抗日救国的身影;在台儿庄战火纷飞的前线,有他深入战地采访的身影;在南洋苏门答腊,有他不顾生死、奔走抗日的身影……战时的飘零、流亡、落魄,并未熄灭他内心的斗争热火。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被日军秘密杀害于苏门答腊岛丛林。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故居正厅左侧是厨房,菜柜、土灶、水缸等一应俱全,而灶头上方挂着的小竹饭篮让老屋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右侧的厢房则装有《郁达夫数字化画像》电子屏,参观者既可与电子屏上的“达夫先生”互动,还能通过数字化小故事,追忆郁达夫光辉的一生。
轻踩着木板楼梯来到二楼,这里是郁达夫及家人生活的卧室与书房。一张老式木床,一把陈旧的椅子,一个老藤编的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墙上贴着郁达夫与孙荃的合影。郁达夫有刚强血性的一面,也有温情可爱的一面,他风雅地将这间书房命名为“夕阳楼”,孙荃著有《夕阳楼诗稿》,郁达夫有《夕阳楼日记》,见证了他们曾经的甜蜜时光。
二楼正间是陈列厅,展示着《革命烈士证书》《郁达夫文集》以及郁达夫手迹复印件等。同时,还挂有丰子恺的题字“风流儒雅”。站在阳台上,可见一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如黛,花柳争奇斗艳。故居经年累月地面对着悠悠富春江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江景房”。
走出小楼,回望故居。只见大门两侧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满树芬芳,与郁达夫灿烂芳华的一生默默呼应。故居前方,竖立着一尊名为“独居苦学”的郁达夫青年铜像。铜像郁达夫身着长袍,手执书卷,呈半撑坐姿,远眺一川如画的富春江,一如当初他离开故乡投身抗日烽火的身影。
故居东面,绿草茵茵,一片“作家林”连接着郁达夫精神和当下的文学。2010年起,历届郁达夫小说奖的获奖者在此栽下一棵棵纪念树,静静陪伴着手握书卷、面江沉思的郁达夫,成为富阳一道新的人文景观。
同为富阳人的当代作家麦家把富春江比作富阳的左脸,把郁达夫比作右脸。富春江是郁达夫人生的起点,他生于斯,长于斯。一个世纪过去了,江畔的郁达夫故居依旧静穆地留在原地。而在富春江畔,以郁达夫命名的学校、码头、公园,以及郁达夫故居、双烈园、松筠别墅等,承载着郁达夫的文学魅力和爱国情怀,让这位伟大的“乡贤”成为富春江畔子孙后代永远的骄傲。
(编辑:文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