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地方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革故鼎新: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革故鼎新”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它作为中华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已经注入到中华民族的思想基因里,融合到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发展进程中。“革故鼎新”出自《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革”与“鼎”分别是六十四卦中相邻的两个卦,二者卦形相反,彼此互为综卦,“革”是去旧,“鼎”是更新。“...
2022-11-26
回鹘文文献:体现各民族源远流长的亲密关系
回鹘文是一种音素文字,主要流行于8—15世纪,曾被包括回鹘人在内的多个民族使用。新疆吐鲁番及甘肃敦煌一带发现大量的回鹘文经典、社会经济文书、医学文献、文学作品、碑刻等文字材料,其中包括《高昌馆课》《高昌馆杂字》等汉文回鹘文合璧文献。迄今发现的回鹘文碑铭《居庸关石刻》《莫高窟六体文字碑》《大元肃州路...
2022-11-23
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利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
2022-11-19
民为邦本: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
“民为邦本”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原写作“民惟邦本”,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尚书》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历史的发展验证了“民为邦本”历史规律。
2022-11-16
从库木吐喇石窟看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库车,古称龟兹。公元648年,唐朝将安西都护府治所迁至龟兹,龟兹一度成为西域的政治中心。此后,中原地区与龟兹往来更为密切,大量官员、士兵、商人以及内地僧人来到这里,许多内地僧人在此主持建寺。中原地区佛教回传西域,龟兹佛教艺术深受影响,其中库木吐喇石窟因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原地区艺术风格的汉风洞窟而著称...
2022-11-15
任人唯贤: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政治传统
“任人唯贤”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它在中国绵延千年的大一统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作为一以贯之的政治传统保留至今。“任人唯贤”出自《尚书》:“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其中“贤”的意思是“有德谓之贤”。“任人唯贤”的意思是,重视人才在治国理政中的基础作用,并将“以德为本”“德本才末”作为选人...
2022-11-11
最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中国网
央视网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道教协会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
中国天主教
中国基督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