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帮扶” 共克难关—— 中南民大与复旦大学联合开展团日活动并发表倡议
来源: 钱姣姣 发布日期:2020-05-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一帮一”行动以来,复旦大学与对口帮扶的中南民族大学加强对接,不断推进帮扶工作。日前,两校联合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并在活动上共同发出“复旦人,民大人,守望相助一家亲;知中华,爱中华,服务中华新时代;战疫情,求学问,切问近思致真理;严私德,守公德,止于至善明大德”的倡议。

  “笃信好学,自然宽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分别是中南民族大学与复旦大学的校训,这两句都含有“笃”字与“学”字,都有对知识的追求要有坚定意志之意。因为疫情,两所高校也联系得更为紧密。在线上主题团日活动中,两校共青团干部代表、学生会学生干部代表,以及抗疫志愿者代表、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等近300名青年代表共聚一堂,分享交流抗疫故事、成长故事和青春感悟。

  中南民族大学校医院的普通医护工作者杨沫讲述了她面对疫情的选择:离开老家,逆行武汉,奋斗在最前线。

  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先后选派9批497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复旦大学援鄂医务工作者代表张叶麒通过视频,分享了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感人故事。

  中南民族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蓝珊华,现在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接龙中学七年级的语文教师。因为疫情,她成为了一名“主播”,收获了千余名学生和家长“粉丝”。她还与队友们共同打造上线了抗疫读书电台,为留守家庭的学生和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提供陪伴。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疫情期间,大批青年学生志愿者主动到社区防控第一线,当好“守门人”。中南民族大学学生李依蓓在武汉集贤里社区担任志愿者。一个多月来,她每天坚持为社区送菜、为病人买药、为医院送物资,与其他志愿者一道,维持着这个社区的运转。“为大家服务,自己也在感受温暖。”李依蓓动情地说。

  前方守大家,后方守小家。复旦大学学生彭诗琪留校期间,为复旦大学战“疫”前线医务工作者子女提供线上教学。她还利用自己所学,参加了武汉居家抗疫线上后援服务,为居民提供陪伴支持与心理援助。

  与时间赛跑,科研攻关书写抗疫奋斗篇章。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2015级博士生蒋龙泉与学院团队开发的相关辅助诊断设备系统,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行了联试联调,完成了与影像科CT设备数据对接及临床应用流程嵌入,让读片速度从分钟“快进”到秒级……

  面对疫情,两校青年迎难而上,以生动的实践诠释了携手帮扶、共克时艰的内涵。

  “欢迎复旦大学的老师与同学们来民大玩,来武汉玩!”“感谢复旦大学的老师与同学们!”“民大的老师和同学们加油!”

  据了解,两校青年还将在志愿服务、学生创新、宣传教育等方面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