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万达探索“企业包县”模式全国社会扶贫 “2020丹寨论坛” 举办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彭泺 张伟 发布日期:2020-09-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全国社会扶贫“2020丹寨论坛”现场

论坛嘉宾共同启动万达帮扶丹寨“2025计划”

 

  9月12日,全国社会扶贫“2020丹寨论坛”在贵州省丹寨县成功举办。论坛对社会扶贫工作进行总结,号召社会力量全力以赴,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审计署副审计长王文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樊友山、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卫宁、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及贵州省、北京市、广东省、甘肃陇南市、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相关领导,华润集团、恒大集团、茅台集团、美团点评等扶贫企业代表,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扶贫组织代表、扶贫志愿者代表以及社会扶贫领域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言。

  全国社会扶贫“2020丹寨论坛”由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指导,贵州省扶贫办、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共同主办。本次论坛旨在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总结社会扶贫经验,推广社会扶贫模式,宣传社会扶贫案例,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共识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丹寨万达小镇突出民族风情文化特色

丹寨万达小镇与游客进行民族活动互动

 

  论坛上,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审计署副审计长王文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樊友山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共同启动万达帮扶丹寨“2025计划”。

  从论坛上获悉,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以脱贫攻坚统揽全省经济与社会全局,结合贵州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及探索出精确、管用的贵州战略,形成整体联动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贫困人口由923万人减少到30.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6.8%下降到了0.85%,66个国家级贫困县已有57个摘帽退出。贵州从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减贫最多的省份。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在社会的积极参与下,贵州的脱贫攻坚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格局,为贵州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作,进一步总结经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其中,万达集团创造了“企业包县、整县脱贫”模式,帮扶丹寨力度大、措施实、成效好。恒大集团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等一揽子措施,整市帮扶毕节脱贫。

  万达集团2015年开始对口帮扶丹寨县,首次提出“企业包县,整县脱贫”。投资3亿元捐建贵州万达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投资15亿元捐建丹寨万达小镇,通过旅游产业带动丹寨全面发展。捐资5亿元设立丹寨扶贫产业基金,兜底帮扶特殊困难人群,帮助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解决贫困户公益岗位就业。创新推出线上认领的扶贫茶园模式,实现一对一帮扶,快速带动贫困茶农脱贫。万达丹寨首创旅游产业扶贫的新模式,5年累计投入23亿元的捐赠投资,持续完善旅游产业扶贫内容,建成目前的丹寨旅游小镇,包括商业街、温泉酒店、特色客栈、会议中心、清秀东湖、环湖步道、玻璃栈桥、大型演艺、扶贫茶园等9大内容。丹寨旅游小镇开业3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900万人次,带动全县旅游收入120亿元,拉动丹寨20个大产业和50个子行业发展,帮助1.9万贫困户增收。万达丹寨扶贫项目除了扶贫基金外,其他所有项目都能创造就业、税收和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万达的投资还带动了多彩贵州、广西泓文、北京途塔、北京云上国旅等企业到丹寨投资,总投资已超过13亿元。

  据了解,万达帮扶丹寨以来,每年拉动丹寨县GDP增长1.2%,累计创造税收2.7亿元,帮助全县5.8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8年丹寨县比计划提前两年实现脱贫摘帽。万达丹寨扶贫于2016年和2019年两获国家脱贫攻坚奖,2019年入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帮助丹寨全面致富,万达集团在做好已有扶贫项目可持续运营基础上,制定了2021年至2025年帮扶丹寨的新计划,帮扶定位由“企业包县扶贫”转变为“支持丹寨致富”,帮助丹寨发展全域旅游。万达将通过新的5年旅游产业捐赠投资,将丹寨打造成中国全域旅游典范县,使丹寨人均收入迈上新台阶。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表示: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民营企业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责无旁贷。除了扶贫资金投入,更要创新扶贫模式,形成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用实际行动证明民营企业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交出让党、政府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丹寨万达小镇秀美风景





 


 

(编辑:程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