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的新史诗, 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报记者 张雪娥 发布日期:2020-10-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近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出席颁奖典礼并致辞。国家民委副主任郭卫平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设立于1981年,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旨在推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促进中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本届“骏马奖”的评选中,共有25部作品和5位译者获奖。

  1 立足现实,书写人民的梦想与追求

  立足当下,观照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书写人民的梦想与追求,是文学创作的重大主题。纵观本届“骏马奖”的获奖篇目,作品大多体现了新时代少数民族作家对于时代主题、人民梦想不同维度的书写。尤其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最鲜活的时代课题中,作家们发挥文学潜力,描摹出新时代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图景。

  报告文学作品《悬崖村》讲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改善悬崖村民生条件的故事。作者阿克鸠射6年来持续关注悬崖村,他在颁奖典礼发言中掷地有声地说:“透过悬崖村,可以看见凉山彝区人民幸福的未来。在彝家火塘边,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凉山变‘暖’了,它以超凡的脱贫毅力和奋斗精神,走出贫困,实现着又一次的‘一步跨千年’。”

  “文章合为时而著”,对阿克鸠射而言,凉山是其写作的素材、灵感的源泉,也是其创作的重要母题。近年来,他先后出版了多部作品,这些作品虽题材、文体不尽相同,但几乎都在描绘凉山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凉山彝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艺表现的主体。仡佬族作家王华的报告文学作品《海雀,海雀》讲述了一个村庄的基层管理者是如何和村民共同努力,实现退耕还林、共同富裕的生动故事;莫景春的散文作品《被风吹过的村庄》则以充满希望的笔触描绘了毛南族人民新时代的新生活,记录了各族干部群众与毛南族乡亲肩并肩、手拉手决战贫困的奋斗史。

  王华介绍,为写好《海雀,海雀》,她住进了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的海雀村。让她高兴的是,她看到的海雀村,已经有了自来水、水泥路,绿化达80%以上,清一色的白墙蓝瓦大房子十分漂亮。“书出版后,我带着书再回到海雀村,大家像迎接亲人一样迎接我,我特别感动。”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积淀多少故事。瑶族作家红日以长篇小说《驻村笔记》,生动讲述了在精准扶贫大背景下,河城县天马乡贫困村红山村是如何在多方努力之下改善民众生活的故事。作者认为,作为从事现实题材创作的作家,就应当主动投入到时代的大潮中去,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学作品。

  2 新秀亮眼,新人作家出手不凡

  发现和培养少数民族文学人才,是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设立的初衷之一。此次获奖作者中,有些在文学界是熟面孔,有些则完全是新人,其中有几位则是民警、中学教师甚至是进城务工人员。对生活和文学的热爱支撑着他们在本职工作以外,进行另一种攀登。

  作者莫景春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很多的民族记忆需要用文学的方式记录和呈现,成为一名作家,我有责任去挖掘,用文字把它们记录下来。这些年来,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将自己的笔尖触及毛南山乡的村村寨寨,记录风土人情,记录民族灵魂深处最珍贵的东西。”他感慨地说。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民警徐晓华的《那条叫清江的河》,以儿子的视角描写土家族的母亲河清江,歌颂土家族儿女身居山区,胸怀祖国,和全国各族同胞和谐相处、共建美好生活的情怀。回忆起今年和同事们坚守在抗疫、抗洪、抢险一线,护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经历,徐晓华说:“9月,恩施抗疫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灾后重建全面完成,城乡生产、市民生活呈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的作品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对我个人、对我所在的警队、对我居住和生活的城市,都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厚礼,是一份暖到心底的鼓舞。”

  阿微木依萝分享了自己在东莞简陋的出租屋内每天写作到深夜的创作故事。“《檐上的月亮》的获奖是在夜空下的草地上,给我一些活生生的萤火虫的光。”她深情地说道。

  如铁凝所言:“这也正是我们所有以文学为志业的人们的初心。怀着这样的初心,写作者如同种子,蕴含着饱满的可能性,从时代和生活的阳光、空气和土壤中汲取养分、积蓄力量,发芽、开花,成就了中国文学的万紫千红。”

  3 砥砺前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百花齐放、生机勃勃,涌现出一批为时代而歌,积极投身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优秀作者。

  “从本届评奖的获奖作品和获奖译者来看,可以发现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艺术上的不懈追求和探索。”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认为,作家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达到了新的历史纵深度,题材更加开阔,书写对象几乎涉及当下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让人欣喜的是,作家们表现新时代各族人民新生活的艺术能力显著提升。对新时代新生活的艺术的呈现,带给读者审美的享受,体现出少数民族作家在艺术上不断进步、日臻完美。”

  “获得骏马奖,对我而言,更大意义在于褒奖了我所生活的那片热土,以及那片土地上内敛、虔诚、憨厚的同胞。”诗集《西北辞》的作者马占祥说。马占祥一直生活在西北的一个小县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那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年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蒸发量却达到2300毫米。在经过近10年的治理后,如今的同心,山绿了,水也清了。他说道,“在这里写作诗歌,我认为是阅历和地域给我的礼物。回顾30年来的诗歌创作,我始终对生存的土地和身边人群抱有感恩之心。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写作诗歌是我无上的荣耀!”

  “文学创作繁荣的时代,也是文学翻译繁荣的时代。我坚信文学的力量,它能促进人们之间更深入的了解,更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翻译家铁来克·依布拉音认为,“我们应该坚持新时代文学创作的前进方向,将内容健康向上的故事译介给各族人民,以实现宣传伟大时代、鼓舞各族人民之目的。”

  “文艺工作者都有责任传承、弘扬、表达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藏族作家梅卓在颁奖典礼发言中说,她的获奖作品《神授·魔岭记》讲述了一位纯真的藏族少年如何成为一名神授艺人的传奇故事。梅卓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族作家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拓展了创作空间。她也坚信,文学应该观照到这样的身边现实,挖掘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维护生命共同体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当下。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