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宁蒗走好民族团结路
来源:新华网 徐华陵 李娜 发布日期:2020-10-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日前,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丽江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主题宣传活动,记者来到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三期项目幸福家园(以下简称“幸福家园”),看到了正用口弦伴奏的彝族阿妈刘阿牛。

  刘阿牛来自宁蒗县西布河乡西布河村,2019年底搬进了幸福家园。在交流中,她用彝族口弦吹奏了一曲小调《妈妈女儿》。“妈妈就是国家,女儿就是我们,没有妈妈就没有女儿,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刘阿牛说,国家的好政策让她和家人住进了新房,日子越过越好。

  

航拍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进城安置三期项目幸福家园(10月2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据了解,幸福家园有66栋房,共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506户660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6573人,占总人口的99.5%,有彝族、汉族、藏族、纳西族、傈僳族、普米族六个民族。

  因男性外出务工较多,解决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开设了彝绣培训班,给需要在家照顾孩子、文化水平低的妇女们学习一门手艺,通过向本地商铺出售彝绣获得劳动收入。”幸福家园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卢云花介绍。

  

易地搬迁三期幸福家园里,各民族小孩正在玩耍(10月2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在距幸福家园1公里多的地方,坐落着易地搬迁孩子们的“成长乐园”——小凉山学校。

  小凉山学校校长卢英常介绍,小凉山学校是易地搬迁的配套学校,建于2016年5月,目前学生总数4674人,学校中四类学生(建档立卡户、低保户、残疾儿童、社会特困供养人员)2432人。

  

小凉山学校的教学楼(10月2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小凉山学校初中部学生肖金花,原来家在偏远山村,父母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在本地教育十分薄弱的村完小上学。搬进幸福家园一区居住后,在学校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她取得了在近700人的年级里排名前5的好成绩。

  

航拍小凉山学校(10月2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作为宁蒗县推进教育扶贫而着力打造的扶智工程,小凉山学校办学近三年来成果丰硕。2018年,该校初三年级中考校均分名列丽江市第8名、宁蒗县第1名,升学率达79%;2018年,学校获得丽江市“2018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党建示范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

  

航拍泸沽湖(10月2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位于泸沽湖西岸的洛水村居住着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摩梭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格则多吉是居住在洛水村的摩梭人,他介绍,摩梭人和其他民族群众互相尊重生活习俗。

  

格则多吉家一角(10月24日摄)。新华网 徐华陵 摄

  据介绍,洛水村摩梭人依托自身文化,联动泸沽湖景区,围绕“游中间,住两边”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民宿等产业,村民的腰包慢慢鼓了起来。格则多吉说,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摩梭人和其他民族坚持合作经营、利润均分,极少出现争抢生意的情况。

  近年来,泸沽湖畔各乡镇努力消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瓶颈”问题,并大力推动特色旅游业。如今,不少群众开起了客栈、餐馆,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业逐渐走上了致富路。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