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择细流 兼收并蓄朱熹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中国民族报 张宏斌 发布日期:2021-03-3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3月22日,正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朱熹生平及理学研究等情况。习近平表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绿云黄半武夷乡,碧水萦纡一带长”, 除短暂的在外为官、游学外,朱熹40余年均在武夷山生活,传道、授业、解惑,其理学思想的奠基与成型也在于此。可以说,武夷山孕育了一代理学大师,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反过来,朱熹也成就了武夷山,建精舍,品茗论道,为武夷山的自然山水涂抹了浓重的人文底色,注入了性情的灵动。“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朱熹的《九曲棹歌》诠释了武夷山自然与人文的呼应。

  今天九曲溪畔的朱熹园也就是当年的武夷精舍,是朱熹于南宋淳熙十年(1183年)擘划创建的书院,又称“紫阳书院”。在这里,他完成了《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福建龙溪,14岁丧父后,随母定居于福建崇安五里夫(今武夷山市)。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先后被授予左迪功郎、朝散郎等职位,历任泉州同安主簿、秘书省秘书郎、知南康军以及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府、湖南安抚、焕章阁待制兼侍讲等职。卒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南宋宁宗赐谥号“文”,故世又称朱文公。

  朱熹流芳后世是由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弘扬。他是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为世人所熟知的“程朱理学”的完成者,而其核心思想得以完整体现和运用,就是在此处完成的《四书章句集注》。这也是他成为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的原因。

  汉武帝以后,儒学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理学”又称道学,其创始人为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及张载,后有程颢、程颐以及门弟子杨时等人继续发展,终由南宋朱熹集其大成。因程子和朱熹的贡献最大,因此理学又常被称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中国传统学术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再到隋唐佛学,到宋代衍为理学,是一以贯之的历史与逻辑线索。

  朱熹是儒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并不意味着他只是一味对儒学的坚守和独断,更在于不择细流,兼收并蓄,见人之长则取之。以吸收佛教思想为例,程朱正是借助佛教华严宗“四法界”的思想,构建了以“天理”为本原的哲学体系。陈寅恪曾言“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足以救中国之缺失,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乃求得而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而还其椟。采佛理之精粹以之注解四书五经,名为阐明古学,实则吸收异教。声言尊孔辟佛,实则佛之义理,已浸渍濡染。与儒教之宗传,合而为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引用朱熹的论述。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引用朱熹《论语集注》里的话“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上引用朱熹《答或人》中的语句——“穷理者,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引用朱熹《论孟精义》中的一句话——“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引用最能代表朱熹“民本思想”的名言——“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其核心的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几个历史时期。从这绵延2000多年之久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虽然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但始终和其他学说处于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儒家与其他学说较短量长,切磋琢磨,砥砺共进,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同鼎之三足,缺一不可。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然要求儒家思想的现代化转型,这也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民族报》(2021年3月30日 0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_mzb@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