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代 担负使命——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常华仁
来源:中国民族报 许晓彤 員雅娟 发布日期:2021-10-24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常华仁在四川红原县中学支教时,给学生上课。 受访者供图

  两年前的夏天,刚刚毕业的常华仁,作为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格桑花”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赴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支教。

  常华仁是广西人,此前从未在高海拔地区生活。“那时才9月,红原却已经冰天雪地。初抵红原的那晚,因为缺氧,我头痛得难以入睡。”他回忆说。

  第二天,他在校园看到了这样一群学生:眼神怯生却无比清澈,透着好奇和渴望。这让常华仁想起了自己在出征仪式上的誓言:“作为民族高校的志愿者,为民族地区的孩子送知识,我们责无旁贷。”

  秉持这样的信念,他和支教队友在海拔3000余米的红原,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精彩人生。

  不负学生们的梦想

  “格桑花是在高海拔、寒冷地区,依旧能够坚强绽放的,象征爱与吉祥的花。” 常华仁这样解释支教团名称的含义。

  那是2019年8月,大巴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颠簸了8个多小时,常华仁一行终于抵达目的地——红原县中学。红原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是阿坝州的一个高寒牧区县城。

  3507米,这是在广西长大的常华仁,从未抵达的高度。高海拔、低温度、强温差,这对人的身体是一种巨大考验。

  身体尚未适应高原气候,便到了开学的日子。队友们分发着学校捐赠的书包、台灯、笔记本等物资。此时,一双双如泉水般清澈的眼睛,正望着讲台上的常华仁。他意识到,学生们的眼神里有光、有梦!

  常华仁立下目标:一定要做好支教这件事。他发现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较差,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基础的字词、拼音教起,打牢孩子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

  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华仁带头拿出自己的支教补贴3000余元,并面向社会募集资金5万元,设立“格桑花奖学金助学项目”,以奖学金的形式发放给学习成绩优秀和进步较大的学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要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主动学习。”常华仁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他带的高二一班语文成绩平均提高了近30分。

  疫情之下的教育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课不停学”期间,红原县中学不少学生情绪出现波动,学习的自觉性也明显降低。

  发现这一问题后,常华仁以“格桑花”研支团的名义给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他与学生许下约定:冬将尽,春可期,待春日,疫已除,我们将继续学习生活。

  为保障学生们能顺利返校,常华仁在研究生支教团微信群发出倡议,为红原县中学筹措防疫物资。他不厌其烦地联系商家,最终筹集到了消毒液、洗手液等防疫物资。

  他们要帮助的不只是红原中学的学生。彼时,距离成都500多公里的甘孜州道孚县正进行着一场艰苦的战“疫”行动,大量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在团四川省委和西南民族大学的委派下,研支团10名志愿者为道孚县医护工作人员子女开展“手拉手”志愿服务。

  常华仁每天工作超8小时,既要保证红原县中学授课进度,又要为个人对接的两名道孚县医护人员子女辅导作业。此外,他还积极筹划线上活动,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减少疫情对孩子的心理和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

  4月下旬,疫情态势逐渐向好。研支团一行立即返回到红原中学。

  一年的支教很快就结束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华仁带着自己的祝愿,以《行路难》结束了最后一堂课。课上,他强忍不舍之情,告诉自己不要流泪。但当看到孩子们捧着五彩哈达站在办公室门口时,他的泪水还是夺眶而出。

  对藏族人来说,五彩哈达是最珍贵的礼物,这代表着孩子们把常华仁视为最重要的人。后来,他把那条哈达悬挂在家中,纪念着那段充满汗水和温情的“红原之旅”。

  点亮红色青春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常华仁严格要求自己。

  去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常华仁组织成立西南民族大学“爱我中华 同心筑梦”研究生宣讲团,与37名团员共同策划宣讲内容、撰写记录总结。

  除了热心理论宣传,常华仁同样重视自身实践。2018年暑期,他组建了一个社会实践团,赴河南省兰考县调研。在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大家追思焦裕禄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汗水,感悟先辈的为民情怀。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名民族高校的共产党员,常华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面朝黄土苦干是一种功,拿起粉笔书写也是一种德。他盼望着能有更多人加入教育行列,以教育之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行胜于言,重视实干,是常华仁一直以来的习惯。已是研二的他,结合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试图在“互联网+”的梦想接力棒项目上,助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