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刘晓东 徐铁英 发布日期:2022-11-09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汤汤辽河水,悠悠黑土情。从白山之麓到黄海之滨,到处都在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青山绿水间,40个“一村一品”特色村成为绿色农业的闪亮名片,葡萄、山参、优质米、干坚果等特色农产品为当地的绿色农业“代言”。

  “塞外水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水韵里,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相互借力发展,旅游产业小镇、特色旅游村寨、百个主题庄园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亮点。

  辽宁有少数民族人口642.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5.08%。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县、54个民族乡、331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辽宁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和宗教委充分发挥民委委员制等相关工作机制作用,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完善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好、健全好民委委员制,把作用发挥到位。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民族工作部门职能优化和职责调整,确保基层民族工作有专人、有任务、有效运转。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科学稳妥调整、完善民族工作相关政策和法规。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8月8日,本桓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让桓仁满族自治县发展再提速。

  交通、电力、通信等硬件设施滞后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瓶颈。近年来,辽宁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助推民族地区发展驶入“快车道”。全省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达2.5万公里;农村居民饮水氟超标等重点问题得到彻底解决,48.6万人饮水状况明显改善;专项投资4.89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宽带互联网100%覆盖。

  精准施策,对症下药。辽宁制定印发《辽宁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四五”规划》《辽宁省兴边富民行动“十四五”规划》,切实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落地,着力解决长期制约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将“堵点痛点”变成“幸福支点”。

  推动8个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实际,找准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结合点、发力点,主动融入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沿海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等全省战略。推动岫岩、新宾、清原、本溪、桓仁、宽甸等自治县主动融入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8个自治县认真落实《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实施青山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和辽西北生态治理工程,东部6个自治县森林覆盖率均在71.3%以上。将岫岩、新宾、清原等7个自治县纳入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以县域发展差异化、产业发展特色化为方向,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民族医药、民族手工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重点扶持岫岩县岫岩玉、新宾县服饰、喀左县紫砂、阜新县玛瑙等传统手工艺,培育传统工艺旅游商品品牌,推动工艺、产业、市场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民族工业园区、扶贫车间、服务业聚集区和优势产业集群,为民族地区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全省8个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辽宁省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示范功能,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坚定“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着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举办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加强创作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文化题材和地方特色题材等重点主题文艺“辽字号”精品,推出话剧《祖传秘方》《干字碑》等一批优秀作品;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管理,推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辽宁卷》《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辽宁卷》编纂工作。目前,全省共有23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50个项目纳入省级非遗名录,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抢救、保护少数民族古籍约110万件(册),整理出版150余部少数民族古籍图书。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面向基层,加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重点行业、窗口单位、群团组织、新经济组织等创建力度。突出特色,创新举措,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

  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以社区(村)为基础单元,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业,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发起“手牵手·共成长”行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文体名家名师走进学校,开展剪纸、刺绣、戏剧、音乐、舞蹈、毽球、武术等辅导教学,探索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增进各族师生情感交融、心灵相通。

  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发挥城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激励措施。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帮助解决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等问题。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各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收藏!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评论合集
  • 中国民族报“十二评”合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