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打造“石榴红”系列品牌
发掘历史上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保卫舟山的史迹。依托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宣传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定海保卫战中葛云飞、郑国鸿等将士保家卫国的事迹,同时利用舟山历史上戚继光、侯继高等民族英雄率领各族将士抵御倭寇入侵的史迹,在普陀山、定海金塘、普陀六横等地精心打造“同心卫国石榴红”品牌,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发挥舟山国防前哨全国双拥模范城的传统优势。依托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嵊泗县枸杞乡,积极创建“蓝海牧岛石榴红”,建立“山海奇观”民族团结进步海防教育基地,组建“海上民族守卫海疆”小分队、“石榴红女民兵连”,切实当好“海山哨兵”。
用好舟山历史上的红色根脉和名人印迹。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岱山金维映史迹陈列室为重要宣讲平台,充分利用文物展示、视频播放、有声读物等宣传形式,重点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民族政策。
培育“之江同心·石榴红”示范点
培育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在浙江海洋大学创建了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开展高校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支教、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舟山市文化馆维吾尔族干部迪丽拜尔·尼牙孜为负责人的“迪丽拜尔民族艺术工作室”,带领广场舞爱好者开展舞蹈教学、训练、比赛。在定海南洞艺谷利用画家张高俊“群岛艺术馆”,创建“红钳蟹民族艺术工作室”,为大学生辅导渔民画、漆画、刻纸等艺术创作。
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定海区东管庙社区、东山社区,普陀区西河社区等地,以“四微”建设为抓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家园”工程,推进互嵌式社区发展,加强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
做好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选取檀枫小学、舟山明珠学校和浙江海洋大学等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实现从小学到大学教育体系全覆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
推进各族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
组织力量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积极引导统一战线各成员单位、统战对象帮扶困难群众,为他们解难题。开展“百企结百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引导新乡贤积极参与“农房+民宿、农事体验、生活休闲、渔农电商”等行动,辐射带动农民、渔民提升技能、增收致富。在重点社区开展“四微”活动,建立公共服务体系,为外来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培训、法律援助、子女就学等帮助,对重点人群开展资金帮扶。
组建平台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以各县区的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为牵头代表,建立石榴红青年志愿队、蓝海牧岛石榴红志愿服务队等,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举办一次民族文化讲座,一次社区民族工作座谈会、一场“社区民族兄弟一家亲”民族技艺赛、一台社区文艺汇演、一次医疗义诊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融入社区、融入当地居民生活”。
用活“同心共富基金”。提升“同心共富基金”绩效,制定基金运管办法,支持“乡村振兴·双百结对”工程。与浙江温州、金华、丽水等地的民族乡村开展“同心同舟·共富有我”助力共富工作。
今后,舟山将进一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之江同心·石榴红”创建工作,培育更多创建点、创建单位、社会组织、家庭和志愿者队伍,为推进率先实现海岛现代化、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贡献力量。
(编辑:杨钰涵)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