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土文化中打捞时代的回响——读宋雨薇散文集《交替的底色》
来源:中国民族报 王刚 发布日期:2025-05-1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2024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赏读]
作者:宋雨薇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1月

  暮色四合,不远处的那一束光亮中,呈现出一扇扇紧阖的木门。在紧阖的木门之后,庇护着一个个寻常的烟火人家。锈迹斑斑的木环,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着全新元素的民居里,并没有失去其本来的意义。紧阖的木门之后,浓郁的烟火气息,足以诠释一段旧时光里的喜怒哀乐。远远没有消失的,还有那些消融在木门的褶皱里,被渐渐唤醒的寂寞往事。

  ——选自宋雨薇散文集《交替的底色》

  作为一名吉林作家,宋雨薇的散文集《交替的底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作品不仅以个体的经历折射出社会变迁,也饱含对地域文化的记录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气质、深刻的哲思以及“跨文体”的叙述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照生命的独特视角。

  该散文集共有13篇文章,通过乡村变迁中不同群体间的互动,展现东北大地上的文化交融。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文学视角观察个体的命运浮沉,以乡土日常作为叙事镜像,反映了乡村地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作品从生活多方面进行取材,从“户口、房屋、职场、婚姻、家庭、情感”等社会元素切入,聚焦长白山脚下几代人的生活,提取这一部分人的命运和声音展开文学叙事,折射出一个与广阔时代精神气质相契合的缩影。同时,针对乡村普遍的“空心”问题,作者运用发展的眼光,对乡村的未来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与书写。

  在时代价值上,作品既扎根东北乡村,又具有多重文化观照。在解构与重建之间,作者以“记录者”和“思考者”的双重身份,将乡村变迁的可能性和复杂性,呈现为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这部作品不仅为“生态吉林”留下了文学注脚,更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切关怀。作品探讨了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主体性觉醒,更回应了“乡村与现代性”这一宏大命题,体现了乡土文化从“变迁”到“共生”的强大内核。

  在语言风格上,散文集以“冷峻性包裹诗意内核”,即在冷静叙述与人间温情中实现张力平衡,富有质感和诗意。例如在《行走的行间距》中,作者巧妙地运用“行间距”这一排版术语暗示留白与呼吸,将乡村和城市两种空间的叙事起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诗意张力。“行间距”不仅是文字的物理排列,更是作者对生活的留白、对记忆的筛选以及对情感的克制表达。

  在意象构造上,作品强化文本的“在地性”,擅用自然物象承载哲思。通过叙述节奏的控制和方言介入,作品从时间维度、语言美学、时代价值、文学坐标等方面,构建起乡村变迁的复调叙事。在《别一种叙述》中,作者以自然物象巧妙进行写作布局,以“氿遇山居”为时空坐标,将宏大叙事融于日常。纵观整部散文集,作品都画面感十足,书写中既有东北大地的凛冽与温情,又有市井生活的烟火与诗意,更有作者对生命本质的深邃思考。记忆与现实在文字中交织,构成了独特的叙事张力。她写过去,却处处映照当下;她写个人,却时时叩问寻常。这种时空的交错,让她的散文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穿透力。

  在时间维度上,《东拉河的幸福密码》一文以河流串联村庄的线性叙事,通过对“木烟囱”“泥草房”“东拉河”等地理空间的书写,使白山黑水的文化肌理跃然纸上。同时,文章亦通过舒缓节制的节奏,从生态伦理角度反思发展代价。例如,“七奶奶的菜园”浓缩了全部人生道场,而“淘沙工的帐篷”则反映出现代生活的流动性,二者形成传统与变革的张力。在这个意义上,这部散文集宛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作者的写作已经超越了地域局限,成为解读当代乡村社会的生动注脚。在空间维度上,作者通过“河岸—田野—工地”的地理位移,映射乡村经济形态的转型,以具象空间承载文化交融的复杂命题。

  在这部散文集中,作者时常采用“留白”的写作手法,这里面既有对时间形态的思考,也有对生活底色的探寻。这种“留白”,将思考和回答留给了读者,也给观察中国乡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维度。

  在宋雨薇的笔下,乡土不再是静态的风景,而是充满可能性的生命场域。《交替的底色》不仅是一部扎根东北乡土的散文集,更是一曲关于时代变迁的深沉回响,为乡土文化留下了鲜活的文学档案。

(编辑:魏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