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搜索
首 页
新闻
民族工作
观点
理论
文化
宗教
专题
视频
资料库
中国民族报电子报
道中华
繁体
首页
>
首页
>
理论/文史
>
文史
汉代马具装饰的交融之美
当卢是挂在马额前的装饰,因位于马头颅正中,“卢”通“颅”,故称“当卢”。西汉时期,当卢十分盛行。在江西南昌出土的汉代海昏侯墓葬中,有一件倒杏叶形银当卢非常引人注目。这件当卢造型取自独角羊,整器颇具西域风格,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其质地为银,形似盾牌,主体图案为一只独角山羊跳跃于祥云之间,外缘对称...
2024-04-04
西晋时期拓跋鲜卑与中原的交往互动
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晋武帝司马炎先后任命卫瓘、唐彬、张华、孙弘等人担任护乌桓校尉一职,也监领幽州附近的北方诸族。同时,鲜卑慕容部、段部等也相继接受了西晋册封。这一时期,拓跋鲜卑则在首领拓跋力微的带领下从五原东移至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并以此为基础迅速发展起来。元人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
2024-04-03
唐诗里的民族交融
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以诗证史,以史证诗,诗史互证,已成为研究唐史的重要途径,也是认识唐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看出各民族交融的深度。
2024-04-02
抗日烽火中的冀中回民支队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在7月8日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发出了全民族抗战的最强音
2024-03-26
“华山玫瑰燕山龙”
辽西地区是中华文明进程研究的核心区域之一,在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考古学家张忠培的界定,辽西地区是指医巫闾山以西,北至西拉木伦河两侧,包括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及其支流地区。这片区域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征,而且在与黄河流域诸文化长期互动融合...
2024-03-26
“华戎所交一都会”
敦煌,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从张骞凿空西域起,就逐渐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枢纽。中国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由此走向世界,西方的诸多文化元素也传入中国。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各族人民在此杂居共处,聚散繁衍。在被学者誉为“形象的历史”的敦煌石窟壁画里,描绘了各民族迁徙交融的...
2024-03-26
最前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最后
专题
更多>>
友情链接
中国政府网
中央统战部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网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