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我和我的祖国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19-10-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心中便升腾起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民族报文化周刊推出《壮丽70年·我和我的祖国》专栏,礼赞新中国70华诞。

 


难忘开国盛会

长白盛开金达莱

会唱歌的下枧河

给祖国写信

祝福祖国

参加开国大典

放 歌 祖 国

千篮花 万篮花

初心昭日月 丰碑立千秋

灯之倾向我的姿势

三峡花雨

一次难忘的评奖

大美青海

温暖一位藏族老人的生命之光


  难忘开国盛会

 □ 季音 文/图

  

  1949年10月1日晚,灯火通明的天安门广场

  70年峥嵘岁月弹指一挥间,中华大地旧貌换新颜。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96岁高龄的高级记者季音回忆了他在开国大典前的那段经历。

  在我的新闻工作生涯中,70年前采访缔造了新中国的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我毕生难忘的。我作为南京《新华日报》特派记者,自始至终全程见证了这次历史盛会。

  1949年9月18日,我从南京下关渡江,在浦口搭乘平沪列车北上。那时,铁路交通刚刚恢复,没有卧铺,我坐的是硬席座位,列车整整奔驰了两天两夜才到达北平(即今北京)。尽管旅途疲乏,但我第一次坐上人民的列车,又是去参加这个千载难逢的盛会,依然十分兴奋。

  到达北平后,我即去人民政协会议秘书处报到。大会工作人员十分热情,把我安排到前门外西河沿的一间旅馆里。前来参加大会采访的记者大约有数十人,当时大西南和华南等地还没有解放,因此没有那些地方的记者。

【详细】


长白盛开金达莱

□ 尚书华

  展开中国版图,在雄鸡喙下部有一座边城,这就是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发源于长白山南麓的鸭绿江,沿中朝边境的这座小城缓缓流过。

  这里环境优雅、小城恬静、居民幸福。这幸福来自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来自于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这块东北边陲的土地上,汉族、朝鲜族、满族等多民族兄弟姐妹情同手足,相濡以沫,共同书写下民族团结进步的和美篇章。“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名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一串串的荣誉让这座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北岸的小城熠熠生辉。

  走进长白,你很快会被山野般纯朴的民风吸引。不管是在车流人行的街上,还是在小巷、社区或休闲广场,倘若问路,或打听某个单位某个人,当地人一定是热情地、不厌其烦地讲清楚,生怕对方人生地不熟多走冤枉路。尽管有的大叔大妈汉语说得不很流利,但这种纯朴和谐的氛围依旧会拨动人的心弦。

【详细】


  会唱歌的下枧河

□ 林秋妮

  

  秋爽图(中国画) 铁生

  我们是乘着竹筏来到河池市宜州区祥贝乡古龙村的。这里是下枧河的一个河段,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风光迷人,环境清幽,偶有鸟儿的鸣叫从岸畔的竹林中传来,点缀着平和安逸的美景。忽然,岸上桑田里传来清脆的山歌:“釆桑农妇心头乐,发财心涌口唱歌;一边摘叶脸带笑,汗水换来好生活。”优美动听的山歌让过往的路人驻足倾听。

  祥贝乡古龙村地处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和宜州区的交界处,下枧河系珠江水系西江支流龙江支流,源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兴乡,自北向南流经宜州区祥贝乡、刘三姐镇汇入龙江,全长151公里,在宜州境内长37.5公里。下枧河流域生活着壮、汉、瑶、苗、仫佬、毛南、侗族等民族,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多样的文化遗产。

  这条河流域的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人著《太平寰宇记》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至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如今的广西“三月三”歌圩节,就是后人为了纪念刘三姐“成仙”,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唱山歌三天三夜而形成的。

【详细】


 

  同心同德 多姿多彩 王蒙书

 


给祖国写信 

□ 阿勇


  一

  不动用辽阔的蓝

  也不借助浩瀚的壮美

 

  我只写写平凡的小草

  高过三月春风九月秋雨

  高过冰雪下的渴望

  高过沾着泥巴的脚踝

  和窗后久久凝视的目光

  倘若小草喜欢

  她可以攀上悬崖,高过山脉

 

  其实,小草已高过云朵

  每次掠影都有鹰的抚摸

  每滴雨都带来彩虹的吻

 

  因为是你,托起小草

  在任何一处可以挺身的地方

  改变羸弱,除却荒凉

  小草成为你绿色的流水

  她们自信的根,植入大地

  表达蓬勃的心愿……

【详细】

 


  祝福祖国

  □ 阿尼沙

  我的家乡在新疆哈密,是新疆通向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作为铁路子女的我,从小就渴望着能坐着绿皮火车去内地上大学。上世纪90年代初,我如愿来到西安上大学。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我,让我发奋学习,希望能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研究生毕业后,我通过考试来到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踏进法院大门的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神圣感,这就是我一直向往已久的法院。

  初到法院工作,正逢国家司法改革,要想当一名法官,必须要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院里的年轻人包括我,都是白天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备考,一年、二年,就这样,大家都陆续通过了司法考试,现如今个个都是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

  在西安中院被任命为法官之初,我感觉很新鲜和自豪,但很快我就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专业上要认真细致、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在食品药品专业化合议庭工作,一方面需要扎实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更需要掌握食品药品的专业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由于我们扎实的工作,群众对我们予以了肯定,并给我们送来了锦旗。人民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也坚定了我们保护食品安全的决心。  

【详细】


  草原雏鹰迎朝阳 (中国画) 杨力舟作

 


  参加开国大典

  □ 武耀芝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10月1日,我作为华北党校的一名学员、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士,荣幸地参加了开国大典,亲耳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虽然时间过去70年,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然难以忘怀,心潮澎湃。

  我1944年参加革命后,一直在家乡山西祁县从事地方武装斗争。1949年8月,我奉命到华北党校参加学习,时年23岁。华北党校校址在北京海淀区西苑,原是傅作义部队的一座营房。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全国解放、新中国诞生已经指日可待,全党正加紧培养各类管理干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我们入学后,争分夺秒地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学习中。

  不久,学校接到上级通知,全校师生做好参加开国大典的准备!我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准备迎接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学习之余,我们安排时间紧锣密鼓地开展队列训练。同时每人制作一个五角灯笼,为庆典增加喜庆气氛。

【详细】


 

 

  奋斗追梦七十载,中华儿女尽英才。

  强国富民成大业,开放共赢展风采。

  陆彩荣书

 


放 歌 祖 国  

□ 白庚胜(纳西族)

  

  国庆·民族团结花车 孟永民摄

  在全地球5.1亿平方公里的空间,

  有一方家园由我们生息;

  在全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史,

  时时有我们的行迹;

  在195面国旗的招展中,

  有一面五星红旗由我们高举;

  在76亿人口的群山中,

  五分之一的我们巍然屹立。

【详细】

 


千篮花 万篮花——献给新中国七十华诞

□ 敖俊德(蒙古族)

 

 今天是你的生日——

  千篮花,万篮花,

  千万篮鲜花扮靓了天安门广场;

  千面旗,万面旗,

  千万面国旗随朝阳映红了城乡。

 

  今天是你的生日——

  千支歌,万支歌,

  千万支赞歌都发自儿女的心房;

  千首诗,万首词,

  千万首诗词都盛赞祖国的辉煌。

【详细】

 


  初心昭日月 丰碑立千秋

  ——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回访记

  □  景宜 

    2011年,两位在誓词碑上刻下自己名字的少数民族人士方有富(左)、肖子生在民族团结誓词碑前。 李寅摄 

  在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这个秋天,我又一次回到故乡云南,来到祖国边疆普洱,踏上这片充满爱与深情的土地。站在宁洱县民族团结广场,仰望着父辈们当年勒石为盟立下的“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仿佛空中又传来他们响彻天地的誓言:

  “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民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意,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1950年赴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盛典的少数民族代表回到普洱。这一群刚翻身做主站起来的人们中,有土司头人,有穷人奴隶。他们在走向新中国的那一刻起,共同做了一个历史性的选择,跟着共产党走,建设一个平等自由幸福的新中国!

  他们用热血作出盟誓,并在石碑上刻下了昭示子孙后代的誓言,还郑重地用不同民族的文字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此,这块碑被称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详细】


灯之倾向我的姿势

 李山 

  我一直把灯当作奢侈品对待。

  因此屋里没人而大开其灯,有特殊用意可以,无故如此,就不敢苟同。即便除夕之夜,新年钟声敲过,为图吉利,那通红的灯笼本要通宵达旦的,睡时我也要关掉。不是怕浪费,我是怕灯光寂寞。

  那一朵朵形态各异的光亮,被采火者自天空、大地撷取、收集,而以莲花的姿势倾向我,使一个个寂寞暗夜得以诗意地栖居。如果谁问我,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候是何时,我会说那是在夜深人静时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光。灯下弄弄文字,想想心事,或喝杯热茶。

  灯,因其年代或样貌、原材料之不同,倾向我的姿势也迥然有异。

  一

  我最早使用的灯是油灯。有洋油灯,也叫煤油灯;还有豆油灯。

  洋油,也就是煤油,是灯的照明原料。凡是带“洋”字的,肯定是舶来品。开始时中国不会造油,要靠外国的轮船从多雾的伦敦或杉树林立的洛杉矶拉来,然后散入到中国僻远的农家。

  盛洋油的灯体五花八门,可以是碗,新碗、烂碗俱可;也可以是矮瓶,大多用盛过墨水的废瓶充之;也有专用的玻璃灯,在供销社出售,但一般人不舍得花钱买。

  油、灯体俱有还不成,还要有灯芯、灯捻儿才算齐配。讲究点的灯芯是用铁制的细柳笛状,上端有帽沿样挡板。用粗棉线浸了油从芯中上下穿过,棉线上露一毫米许,用火柴点燃,屋里的黑暗便顿时退潮。

【详细】


三峡花雨

叶梅 

  三峡多雨,小时候在外婆的木楼里,常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和江边的涛声,听外婆讲神农架野人的故事。外婆的木楼在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巴东县城,县城只有一条窄窄的长街,我和表姐从街头走到街尾,只要一杯茶的功夫。早些年,汽车经过时,会有中年的妇人拿起铁皮喇叭叫喊:车子来哒,行人走两旁。这情景一直被外乡人当作笑话。

  小城建得早,千百年来,随着时代的沉浮而变化。宋朝时20岁的寇准因中了进士来到巴东做县令,只见“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发奋改良农事,开拓南岸,将县城从旧县坪搬到了江南的金字山。抗战时期,武汉一带的学校和难民涌入三峡,巴东人口陡增,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一连多次轰炸,小城和江边的码头变成废墟。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城焕发生机,虽然只有一条被人叫做“扁担街”的独街,但十多条被称为“天梯”的小巷,从江畔一直攀沿到高高的金字山上,吊脚楼层层叠叠,木板房夹杂着水泥高楼,巴东人嗓门大,小街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从早到晚热热闹闹。

  1997年的夏天,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巴东老城开始拆除。一声炮响过后,依附于金字山的所有建筑物自下而上地逐渐剥离,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古老的小城抖落一千多年来披挂的衣衫和佩饰,还本来的纯真秀丽。宋朝时寇准所主张的不足千人的搬迁曾一直被后人视为了不起的壮举,但相比当代巴东人为三峡大坝所进行的迁移,就简直是微不足道了。巴东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重点县,又因同时境内兴建的清江水布垭工程,搬迁涉及到一座县城1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共5万多人。

  新县城先是准备建在离老城很近的黄土坡,可是那里不久出现了惊心动魄的滑坡体,于是又进一步西迁,到大坪、白土坡、营沱,但都先后发现了同样的问题。陡峭的三峡居之不易,最后经过多次勘测,新县城移至西瀼口。这一步步西迁的历程好生艰难,有多少好男儿抛下英雄泪。然而经过多年的建设,昔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峡江之畔,彩虹飞架,一座座雄奇的高架桥勾连起黄土坡到西瀼坡的十里长街,高楼林立,间插着花园草地,“冬来纯绿松杉树,春到间红桃李花”,杜甫当年从四川沿江而下,在这楚蜀通道的西瀼口留下的诗句,成为今天巴东县城的美丽写照。

童话 苗青摄


一次难忘的评奖

   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 

  今年10月,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作家齐聚一堂,共襄盛举。看到今天民族文学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发展现状,我不由得想起一些尘封已久的往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1980年5月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决定,设立“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创办《民族文学》杂志。1981年底,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1976—1980)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颁奖仪式,并确定“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要长期举办下去。由此,“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成为我国文坛的重要标志之一。

  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和国家民委准备举办“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评选活动。当时,中国作协还没有专门的少数民族文学机构,创作联络部民族文学处是后来应运而生的。为了全面推进评奖工作,中国作协成立了临时工作机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评奖办公室,我从《中国作家》杂志社被临时抽调到评奖办公室工作。

【详细】


大美青海

隋青 

  从飞机场驱车前往西宁市的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速路两边金黄和火红相间的绿化带。金秋十月,绿化带已经变成两条色彩斑斓的彩带,妆点着道路,妆点着城市的大门。从车窗眺望远处,则是层林尽染的群山,映衬在蓝的透亮,没有一丝杂质的天空下。高原此时的秋色让人感觉澄明、清澈,想驻足、想拥抱。

  进入市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洁净整齐,街道上看不到一点垃圾纸屑,路边的垃圾桶都擦得光洁发亮,整洁的城市与清朗的天空交相辉映。这是西宁吗?是我曾经生活过9年的那个西宁吗?上世纪80年代初的西宁,春天常刮风,姑娘们都有丝巾,不是为了美,而是用来防风沙。即便每天戴着纱巾,随便抖抖头发,还会掉落许多烧煤的煤渣。夏天是干晒,很少有雨,路边稀稀拉拉的几棵杨树也都整日蒙着一层黄土,显不出绿色植物应有的翠绿和油亮。我的脑海中,几乎没有秋的印象,因为一夜大风就将那仅有的几棵杨树的树叶吹得精光,还没来得及感受书本上描绘的金色秋天,就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天。高原城市的冬天干冷难熬,那时没有完善的取暖设施和高质量的冬装,大家里三层外三层,裹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也还是冻疮长满手脚。可能是由于气候的原因,那时的西宁城市卫生状况很差,整个城市似乎被蒙上了一层黄布。楼是黄砖砌的,山裸露出光秃秃的黄土,湟水河的水是黄色的,人也是土黄的。40年过去,西宁的变化让我刮目,西宁的美让我唏嘘。今天的西宁,是青藏高原城镇化建设应有的模样——绿水青山、幸福和谐。

  从西宁出发向东南行驶约100公里,就到了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这里是青海海拔最低的地方,有“小江南”的美誉。黄河在其境内流过。都说“天下黄河贵德清”,要我说,黄河最清在尖扎。尖扎的黄河水清澈见底、静谧安详,若不是风动吹起丝微涟漪,静静的河水就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黄河的美,美在尖扎;黄河的秀,秀在尖扎。尖扎因黄河而美,美了景色、美了物产。著名的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就在尖扎境内,公园因红色砂砾构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称。因为海拔低,气候适宜,尖扎物产丰富。全国1/3的三文鱼出自尖扎,尖扎的河蟹能与阳澄湖蟹媲美。这几年,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尖扎将居住在高山、牧区的各族群众整体搬迁至黄河边,依靠发展旅游业和种养殖业,当地的贫困户不仅顺利脱贫,还过上了安稳富裕的生活。从群众的眼里,我看到了喜悦和幸福;从他们的嘴里,我听到了对党和政府由衷的感恩和对生活的满足,那份质朴、那份真诚,让我感动,催我泪下。

  从尖扎往南几十公里就到了黄南州府所在地——同仁县,我又感受到了另一种文化之美。同仁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从15世纪开始,这里就有大批艺人从事藏传佛教绘塑艺术。因同仁在藏语中称“热贡”,因此这一艺术被称为“热贡艺术”,包括绘画、堆绣、雕塑等不同种类。在同仁,有数量众多的热贡艺术馆和培训基地,成千上万的群众在学习和传承着热贡艺术。特别是唐卡的绘制更是规模宏大,不仅从业人员多,而且唐卡绘制的题材、数量都令人叹为观止。文化的传承在同仁已经成为自觉的行动,而且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文化产业。一幅幅精美的唐卡,绘出的不只是佛经故事,更是新时代民族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画卷。同仁的美,是文化的美,是热贡艺术散发的活力之美,是中华文化包容并蓄的意蕴之美。

【详细】


        温暖一位藏族老人的生命之光   

 王思亓 

  小时候,自由是一件太奢侈的事情,甚至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只希望能吃饱、有觉睡、不挨打。24岁那年,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来救我们了,锁链被砸碎了,腰杆挺直了,我们不但做了人,而且做了主人。这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功劳。

  ——央金(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朗巴村村民,85岁)

  18岁那年,花样年华的央金没能摆脱命运的漩涡:农奴的女儿只能是农奴,她每天要看护主人的孩子,做繁重的家务。每顿饭就着水吃一些糌粑果腹。有时候,农奴主心情好,会把残羹冷炙赏给央金。在旧西藏,农奴们时刻处在农奴主的压迫之下。在农奴主的眼里,农奴就是会说话的工具。

  年轻的央金擅长舞蹈,一次,农奴主让她代表地方庄园到拉萨城里表演。没有车,央金只能徒步从日喀则前往拉萨。她仅有一双破鞋,没走多远脚便被磨破了,只能忍着痛一步步往前挪。等到了拉萨,她双脚肿得变了形,却还是登台完成了表演。

  过了一段时间,无法忍受拉萨庄园农奴主压迫的央金,偷偷找到了当时在拉萨驻扎的解放军部队。此前,在反动政府的宣传中,解放军是“一群吃小孩、黄头发、绿眼睛,像鬼一样的人”。走投无路的央金见到解放军后,发现他们完全不像传言中那样凶残,而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央金在解放军的部队里当起了厨师的帮手,战士们对她十分友好。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拉萨庄园的管家发现了央金的行踪,强行把她带回庄园,并且不断地审问,逼她交待和解放军的关系。一夜之间,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从前,央金再次陷入暗无天日的农奴生活,日子变得更苦了:庄园里的人无中生有地指责她,有的说她在解放军里找了对象,有的说她是噶厦的叛徒,还有的说她加入了共产党,时刻准备着复仇……

【详细】


 

(编辑:张雪娥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