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热议敦煌多元文化和包容精神
来源:中国民族报 中国民族报记者 蓝希峰 发布日期:2019-10-3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敦煌文化是长期以来敦煌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同时又与外来文化互相融合而逐步生成的,是‘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例证。”10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举办的“敦煌与丝路文明·宗教学专题论坛”上,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杨富学在主旨发言中说。

  杨富学指出,敦煌文化自古即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一方面,诸如月氏、乌孙、匈奴、吐蕃、回鹘、突厥、西夏、蒙古、裕固等民族都对敦煌文化有贡献;另一方面,又有外来文化,如印度、波斯、粟特、中亚古族、西亚伊斯兰文化等。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融通、共生,最终形成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敦煌文化。

  上海大学教授陈菊霞说,敦煌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敦煌以开放的胸襟,吸纳东西方的各种宗教文化。除了佛教,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广为传布,外来的祆教、景教和摩尼教等宗教文化也随着商贸的往来和僧侣的西行、东游而兴盛,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佛教文化为实体和其它宗教文化为衬托的多元宗教。“敦煌文化所蕴含的多元文化价值,有助于丝路沿线国家的人民获得文化认同感,促进民心相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汪桂平说,河西走廊历史上是多民族共居、多宗教汇聚的舞台。作为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敦煌发现的文书中有大量的道教文书,反映了当地百姓信奉道教的事实。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传播到今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地区。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高昌时期绢画“伏羲女娲图”,与河西走廊一带出土的众多“伏羲女娲图”,其表达的道教思想是相似的,反映了文化的融合。

  “敦煌历史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马德说,敦煌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容纳、吸收了外来的佛教文化,让佛教深深地植根于敦煌的大地上,开出绚丽的花朵,结下丰硕的果实。

  历史上,吐蕃王朝曾治理敦煌。马德指出,敦煌文化的包容精神,在吐蕃时期也得到很好体现。反映在敦煌石窟,其建筑方面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窟塔一体”的格局;在壁画内容方面,一窟之中绘制十几幅、二十几幅各宗各派所尊奉的经典变相,形成“方丈室内化尽十方,一窟之中宛然三界”的完整的社会化的佛教活动场所。“因为包容,才有敦煌;包容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也是最大的自信。”

  本次论坛分“敦煌与佛教”“敦煌与道教”“敦煌与宗教艺术”“敦煌与丝路文明”4个专题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敦煌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等近20余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中国民族报》(2019年10月29日 7版)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编辑:石建杭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