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仓中学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学生心灵深处
来源: 本报记者 安宁宁 实习生 孙心语 李佳欣 发布日期:2021-05-21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今年“五一”假期,天津南仓中学部分教师带领“结亲”学生在武清区南湖公园游玩。 天津南仓中学供图


    逛公园,游景区,品特色小吃,体验津味民俗……今年的“五一”小长假,天津市南仓中学93名高三年级的新疆籍学生过得特别充实。他们受邀来到“结亲”“结对”的党员干部教师家中,在千里之外的天津感受到了浓浓亲情和家的温暖。

    组织新疆生与教师开展“结亲”活动,让新疆生利用周末、节假日走入教师家庭,是南仓中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举措之一。自承办内地新疆高中班以来,南仓中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学生心灵深处。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不断增强各族学生的“五个认同”

    来自吐鲁番的高二学生买克孜·木依丁,入学至今已参与表演多场话剧,“我们表演的革命先烈刘胡兰的故事,让台下的许多学生落泪,她身上强烈的爱国情怀感染着每一个人,也时刻提醒我要努力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南仓中学校长王景江表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查资料写剧本,亲自参与红色故事的讲述,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才更有感染力,也更有说服力。

    今年3月,针对西方某些国家对新疆棉花和所谓强制劳动的抹黑言论,学校组织内高班开展主题班会,并邀请部分天津学生家长参与。“许多新疆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在家乡看到的实际情况,用事实击破谎言。”南仓中学德育处主任王剑英说,我们让新疆的孩子主动发声,就是希望把一个真实的新疆呈现给大家,也让新疆学生在为祖国发声的同时,增强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

    据介绍,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过程中,南仓中学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感恩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相关内容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为了真正让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南仓中学不仅在校内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写大赛、古诗词大会、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各族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激发其爱党爱国情怀。

    每到暑假,学校都会组织动员回乡的内高班学生开展民族团结宣讲。学生们给乡亲们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说自己在天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谈和各族师生们亲如一家的故事,引导乡亲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在宣讲过程中,学生们自身也深化了对民族团结的认知。

    “我们希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增进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王景江说。

    以混班、混宿为抓手,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自承办内高班起,南仓中学就推进新疆生和内地生混合编班、住宿,以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来自伊犁州的高二学生马静,开学报到当天在宿舍看到一个本地生在套被罩时遇到困难,她便主动上前帮忙。“大家同在一个宿舍,遇到困难互相帮忙,相处得十分融洽。”马静说。第二年,同宿舍8人因选课而在不同的班级,需要重新分宿舍的时候,大家都十分难过。“宿舍的两个本地生,给我们留下了两封长长的信,回忆共同生活的点滴。”她说。

    新疆生与内地生混合编班、住宿,和本地学生同班学习,相互结对子,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总的来说,新疆生大多学习刻苦主动,还乐于参加和组织社团活动。老师们普遍反映,新疆生多的班级,课堂氛围都会更加活跃。”南仓中学分管教务工作的副校长刘术焕表示,混合编班对于学校学习氛围的带动作用有目共睹。

    刘术焕说,如今,许多本地生家长主动要求孩子与新疆学生住在同一间宿舍,共同成长进步。

    学在一处,住在一处,学生们亲如一家。去年端午节,本地生的家长来到学校和学生一起包粽子。来自和田地区的学生纳吉瓦·木塔力甫回忆起包粽子的场景,开心地说:“我以前从来没有自己包过粽子,天津的阿姨手把手地教我,大家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我们在混班混宿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由相互嵌入式到融入式的学校环境,创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条件,促进各民族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王景江说。

    不久前,南仓中学还邀请部分新疆学生,到学校的初中部作主题演讲,内容涉及家乡变化、学习方法、人生理想等。“这个活动非常受欢迎,增加了天津的孩子们对新疆的了解,也让孩子们交了朋友,这对于他们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大有裨益。”刘术焕说。

    “新疆生和本地生就像是一个化学方程式里的反应物,南仓中学就是最大的反应容器,各方面的支持就是催化剂,最后生成的产物必然会实现‘1+1大于2’的结果。”来自和田地区的高二学生骆洁说。

    以“结对子”为依托,让新疆孩子充分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我的结对老师是王校长,刚来的时候,我的情绪一直很低沉。他察觉到这一情况后,经常陪我在操场上散步谈心,帮我疏导情绪。”

    “我的结对老师是班主任,有一次走在路上,她碰到我的手感觉特别凉,心疼地问我‘手怎么这么凉’,然后一路上都紧紧地攥着我的手,给我暖手。”

……

    “大年三十肯定是要跟孩子们一起过的。”王景江说,自己每年都和留校的新疆生们一起过除夕、包饺子,“宁愿少陪家里人,也不想委屈咱们新疆的孩子。孩子们从那么远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他们在天津的父母。”

    分享起师生之间的暖心故事,内高班的孩子们言语间全是感恩与感动。

    从校领导班子到普通教师,南仓中学所有教职工用情用心地参与到内高班的教学和学生培养中。目前,已有212名教师与374名新疆生手拉手“结对子”。结对教师从生活到思想、学习,给予远离家乡外出求学的新疆生全面的关怀和帮助。他们和孩子在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基础上,逐步走近、相亲相爱,共同营造了信任、包容的学习生活环境。

    “希望新疆孩子在天津能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王景江说。

    “培育之恩终身不忘!”每年的毕业典礼,新疆的学生们都要集体喊出这句话。

    “内高班教会我们的,是文化知识,更是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买克孜·木依丁说,“我们都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火种。”

(编辑:李华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