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以“矿蕴金陵 紫气东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南京(国际)矿物宝石化石博览会(以下简称“南京矿博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本届矿博会由中国观赏石协会、南京大学、江苏有线等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境外展商及超500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集学术、艺术、科普、贸易于一体的国际化盛会。
文化科技融合,赋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路径
南京矿博会以“数字技术与矿物文化融合创新”为核心,被评选为“2024中国数字经济十大典型应用场景”。展会现场,江苏有线打造的“云上宝藏”数字平台与AI矿物学家互动体验区,通过元宇宙展厅、5G技术等科技手段,将矿物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生动呈现了地球亿万年的地质密码。江苏有线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传伟表示,矿博会不仅是展示自然瑰宝的窗口,更是探索“人文经济学”实践、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民族元素彰显,推动文明互鉴
作为长三角地区地质文化与长江文明交融的典范,南京矿博会特别设置“紫色矿物特展”,以产自乌拉圭的紫晶“宝船”等珍稀展品为核心,结合“紫气东来”的东方宇宙观,展现多民族文化对自然资源的艺术化解读。新疆阿勒泰重达10多吨的巨型铁陨石首次亮相,成为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与科学探索结合的标志性展品,吸引观众亲手触摸“星际印记”。展会特别呈现逾200件民族地区特色矿物标本,包括:西藏山南“天珠纹”铬铅矿——红黄交错的晶体纹路与藏族传统天珠图腾高度契合;内蒙古赤峰“草原玛瑙”——游牧民族视为“长生天的眼泪”的戈壁瑰宝;贵州黔东南“苗绣方解石”——天然形成的层理结构与苗族刺绣几何纹样遥相呼应。
科普教育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届矿博会专设近4000平方米沉浸式研学区,推出“沙里寻宝”“化石修复”等十大互动板块,涵盖三叶虫化石挖掘、矿物手信制作等实践项目,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同时,“新国货·晶彩童艺坊”为青少年提供VIP研学体验,通过科普活动传递科学家精神与文化自信。
国际交流升级,共建全球矿物文化网络
展会同期举办“2025国际博物馆文化发展交流大会”,以“践行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互鉴”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文博专家、学者共商自然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交流。美国时尚矿物公司总裁布莱恩·李斯高度评价南京矿博会“以石为媒”的桥梁作用,认为其已成为全球矿物界展示东方智慧、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舞台。
分会场落户,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地标
南京矿博会分会场永久落户江苏有线东部数智港,未来将依托智慧广电技术,持续开发数智谷、IP主题集市等新业态,推动民族地区文旅资源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结语
2025南京矿博会以文化为根基、科技为引擎,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创新实践范例。展会将持续至5月19日,向世界传递中国在自然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传播与科技融合中的卓越贡献。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