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双雀(中国画) 黄君壁
春风轻拂,悄然唤醒大地。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一株树龄600余年的古玉兰悄然绽放,这年复一年的春之约不知惊艳了多少目光,为七星关区平添了几分春色和一抹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株古玉兰枝干遒劲、花蕾满枝,以600余次的美丽绽放守护着毕节。如今,七星关的大街小巷遍植玉兰树,正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玉兰开。玉兰已经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七星关的美丽标识。
玉兰与毕节城的情缘到底始于何时何地呢?其中还有一段悠远的故事。
毕节城郊约5公里处有一座灵峰山,此山峻峰插天、奇特险怪,素为当地人观测晴雨变化的地点。“有雾即雨,无云即主天将晴明”,灵峰山的“灵”即以此得名。
灵峰山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灵峰寺。据《毕节地区通志》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滇籍高僧燃指和尚云游至毕节灵峰山,见峰峦叠翠、主峰巍峨,叹为仙境,于是在此修建寺庙,取名白云古刹(后更名灵峰寺),并于大殿前栽种杉树两株、白玉兰两株。
每年三月,灵峰寺的白玉兰满树银花,香溢四野。游人慕名踏青,络绎不绝。玉兰树花白而厚,6至9瓣,长7厘米左右。蕊为淡黄色,无萼片,花香浓郁,花期20天左右。花谢后玉兰树更枝繁叶茂至深秋,盛貌不衰。
灵峰寺的这两株玉兰树高20余丈、直径约为0.7米,高大挺拔,相依相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玉兰夫妻树”。历史上,灵峰寺和寺内的古玉兰一直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名流雅士的目光。《毕节县志(乾隆同治光绪校注本)》中收录了很多赞美灵峰寺及古玉兰的诗文。
一个春日的午后,我来到灵峰寺。从山下拾级而上,红色的围墙、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寺门檐角飞翘,庄严气派,寺院墙外的两株古杉与红色院墙交相辉映。
沿着石阶进入寺门,跃入眼帘的是正殿左侧的一株高大挺拔的玉兰树,绽放着雪白的、硕大的花朵,晶莹皎洁,片片精巧的花瓣,似用玉石雕刻,美得朴素、美得高雅。微风阵阵,满树花朵宛如天空的云锦,飘动着无尽的诗情画意。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灵峰寺距今已600多年,经历了三次大的修整。建寺时栽种的玉兰树,却不惧岁月风霜、蓬勃生长,花儿年复一年把恣意绽放的灿烂与沁人心脾的清香送给这座城市,成了毕节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如今,古玉兰树虽然只剩下一株,却与另一株补植的玉兰树,共同以满枝花蕾守护着与这座城市春天的约定。
每年春天,到灵峰寺看玉兰花成了毕节人最大的心愿。白玉兰高高地绽放于枝头上,像雪、像玉、像云、像飞溅的浪花,在蓝天下显得轻盈而美好。
1994年玉兰花戴上毕节“市花”的桂冠之后,与毕节的情缘更加深厚了。毕节人让玉兰树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扎下了根。玉兰树不仅成为庭院栽种的首选,还被广植于道路中间的绿化带、公园、河畔等。
因为灵峰寺的古玉兰,毕节人爱上了各类品种的玉兰。灵峰寺殿前栽种的白玉兰自然是毕节人的最爱,在城内随处可见,而紫玉兰也得到大量种植。白玉兰是落叶乔木,紫玉兰是落叶灌木,不同品种的玉兰给毕节增添了不同的风景。还有花瓣为浅红色或深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朵硕大、香味浓郁的广玉兰等,它们共同扮靓毕节城,让整座城市成了一片玉兰花海,那一缕缕玉兰花香也已经成为毕节人心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春天,当离家的游子问起家乡毕节的讯息时,最爱说的一句是“玉兰花开了吗”。
其实,玉兰花不仅是眼中的风景,也是胃里的乡愁。玉兰花不仅可供欣赏,又可食用。毕节人将花瓣掺入豆浆中,做成玉兰豆花,味道醇香且鲜美。因此,吃一顿玉兰豆花佐以肉末辣椒蘸水,是春天毕节人最具仪式感的事。
(编辑:吴艳)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