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与社区“双向奔赴”
来源:中国民族报 发布日期:2025-05-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来准备,一二三四!动作幅度再大一点!转身,走……”走进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梁家沟街道永昌佳苑社区舞蹈室,居民们正在认真排练舞蹈《祖国你好》。大家精神饱满,伴随音乐一遍一遍打磨着细节,力求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1958年为支援包钢建设,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扎根乌海,谱写了“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的历史佳话。近年来,乌达区党委、政府积极推动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于2017年3月建成永昌佳苑社区,辖区总面积1.3平方公里,汉、蒙古、回等8个民族的6000余名居民和谐共居。

  永昌佳苑社区党委根据辖区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的特点,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党建引领共建、三个促进共治、五星家园共享”的“135工作法”,以“家”文化理念建设“情感治理空间”,营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家园共同体,于2023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

  在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小广场上,刚从市场买菜回来的居民在此歇息,相互间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交流着市场上的新鲜事;在书画室内,书法爱好者以笔墨为媒,用作品抒发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礼赞;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居民答疑解惑……

  “现在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那些因雨水侵蚀而污损的墙面被重新粉刷,画上了展现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小区闲置的空房也变成了‘一家亲暖心小铺’,我们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缝纫、理发、维修等多种便捷服务。”居民魏爱华说。

  “每周二和周四,我们都会排练戏曲,定期参加社区举办的百姓大舞台活动,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京剧的魅力。”雅韵京剧社社长张会全说。

  邻里理事长志愿服务队是社区自治组织之一。这是一个由退休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王金秀是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也是一名退休老党员,经常帮忙化解邻里纠纷。

  “受益于搬迁改造工程,我们从平房搬进了楼房,居住环境改善,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王金秀说。她工作的秘诀就是“换位思考”,“多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没有解决不了的邻里矛盾,大家都为社区大家庭的和谐作贡献”。

  80多岁的邬娟女是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作为新时代的老年人,能够借助社区的平台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感到十分幸福,浑身充满干劲儿。”邬娟女说。

  自志愿服务队成立至今,已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百余起。志愿服务队还经常在小区内开展文明引导活动,促进邻里和谐,增进友情;带着宣传材料走进居民中间,宣传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知识和政策,筑牢社区安全“防火墙”。

  “社区是个大家庭,各族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幸福,在老一辈志愿者的言传身教中学习宝贵的精神品质,在共享基层治理成果的同时共建和美家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努力在小服务上做好大文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做好各族群众在文化上相互交流、情感上相互认同、生活上相互融合的桥梁和港湾,实现“居民的事大家管、大家的事大家办”的双向奔赴。

  (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供稿)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中国民族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